什么是造謠罪(什么是造謠罪成立)
什么是造謠罪
法律主觀:
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造謠罪,但是造謠的行為可能涉嫌誹謗罪、誣告陷害罪等。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客觀: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造謠別人是什么罪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誹謗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造謠傳謠是什么罪
法律主觀:
看具體情況定。針對不同類型的謠言,可能分別構成 誹謗罪 、 誣告陷害罪 、 尋釁滋事罪 、商品聲譽罪、 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 、以及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剝奪政治權利 。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 證據 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法律客觀: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造謠他人構成什么罪
一、造謠他人構成什么罪
1、 現行法律法規中沒有造謠罪的規定,而是根據造謠行為的具體情況可分為誹謗罪。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二、造謠最高判刑幾年
造謠即無中生有的捏造事實,企圖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嚴重的則會構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可能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造謠是通過個人想象,虛構事實,并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虛構信息散布。造謠可能會構成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造謠罪怎么定義
在網絡上,總會有一些不實的信息傳播,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而且流傳的速度極快,因此會給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不良影響,那么造謠罪怎么定義?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造謠罪怎么定義我國現行《刑法》中沒有造謠罪的規定,而是根據造謠行為的具體情況,分為誹謗罪、誣告陷害罪等。
(一)《刑法》第246條: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二)《刑法》第243條: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均要求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如果只是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二、造謠罪怎么處罰網絡造謠根據具體情節涉嫌構成構成誹謗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非法經營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部分罪名將面臨最高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網絡造謠罪:網絡造謠罪就是刑法上的誹謗罪,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主觀要件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于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三、造謠誹謗罪立案標準誹謗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情節嚴重,應當立案: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后果的。
(三)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又誹謗他人的。
(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關于的有關知識,相信通過上文的介紹,對于“造謠罪怎么定義”有關的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
誹謗造謠罪怎么定罪
誹謗造謠罪的定罪標準,具體如下:
1、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
2、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復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
3、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
誹謗造謠罪的判刑標準是什么
誹謗造謠罪的判刑標準如下:
1、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什么是造謠罪?
我國刑法并未規定造謠罪,只規定了誹謗罪。
誹謗罪的立案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r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并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
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擴展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12.17法釋〔1998〕30號)
第六條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的規定,分別以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定罪處罰。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于辦理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
如果行為人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實施了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行為,主觀上故意,客觀上造成實際損害,情節惡劣的,以誹謗罪定罪處罰。
如果行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在網絡上發布轉發的,即使對被害人名譽造成一定的損害,也不構成誹謗罪。
參考資料:誹謗罪_百度百科
網絡造謠屬于什么罪
網絡造謠可以根據具體情節涉嫌構成構成誹謗罪、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非法經營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等罪名,部分罪名將面臨最高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謠言有兩個要素:
1、虛假、缺乏事實依據的信息;
2、以公眾的正常思維水平和辨析能力難以辨別真偽。,但是,是否要求傳播虛假信息的人承擔法律責任,不僅要滿足虛假、難以辨別真偽這個條件,還需要具備“主觀惡意”和“危害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兩個要件。因此,謠言的法律規制和規制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實際上沒有區別,都需要滿足“過錯(故意/過失)+違法行為+損害結果=應負法律責任”的等式。
網絡造謠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要按實際情況判斷,具體如下:
1、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犯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誹謗罪和誣告陷害罪均要求情節嚴重的才構成犯罪,如果只是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網絡造謠罪的認定標準有以下四個:
2、誹謗信息造成了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其他嚴重后果;
3、行為人在二年內曾因誹謗受過行政處罰,現在又誹謗他人;
4、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更多 #法律常識 相關法律知識
-
私募公司成立條件(找投資人平 ...
2023.10.15 16:44:52
-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需要具備哪些 ...
2023.12.28 11:15:40
-
單位犯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是否成 ...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行為是違法的嗎?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行為是違法 ...
2023.12.28 11:18:42
-
造謠判刑9個月怎么判的?
2023.11.16 16:27:10
-
私募基金成立的條件有哪些,有哪些組織形式 ...
注冊私募基金公司條件是怎樣的注冊私募基金公司條件是怎樣的設立基金公司應經中國證監會批準.設 ...
2023.12.31 21:31:52
337人閱讀
-
-
簡述收養成立的效力(簡述收養成立的效力包 ...
收養行為一旦成立即發生相關法律效力,產生兩個方面的法律效果:一是在收養人和被收養人之間產生 ...
2023.12.27 05:50:22
351人閱讀
-
買賣合同糾紛沒有合同成立嗎?買賣合同糾紛 ...
沒有簽買賣合同可以起訴嗎法律主觀:沒有簽訂書面買賣合同,但有其它證據,比如人證、物證、視聽 ...
2023.11.25 17:36:55
279人閱讀
-
通知函有法律效力嗎?造謠觸犯了什么法律
通知函的法律效力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1. 內容的明確性和合法性2. 發送方的權威性和合法性3. ...
2023.11.02 16:59:09
401人閱讀
-
被人造謠欠錢不還會怎么樣欠錢的人走法律沒 ...
第七段:自我保護的重要性除了依靠法律渠道維護自己的權益外,一個人在面對被人造謠稱欠債不還的 ...
2023.10.27 02:51:54
643人閱讀
-
答
什么是勞動能力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和生活自理障礙各分為幾個等級?
-
答
交通事故處理要走哪些程序
交通事故處理需要走以下程序:
-
答
濟南市歷下區勞動仲裁委地址在哪里
法律分析:濟南市勞動仲裁委 ...
-
答
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法律證據嗎?
在中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 ...
-
答
二婚配偶死了,他的子女有贍養的義務嗎
法律主觀:
再婚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