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鄰關系糾紛處理原則(相鄰關系糾紛屬于侵權糾紛嗎)
簡述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
【答案】: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主要有:(1)有利生產、方便生活。處理相鄰關系時應當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出發,充分發揮不動產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維護各方的利益,以實現法律調整相鄰關系所追求的社會目的。(2)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相鄰各方在行使其權利時,應互相協作、團結互助、互相尊重對方的合法權益;在爭議發生時,應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以團結為重,強調互助,公平合理地處理相鄰糾紛,解決存在的問題。(3)尊重歷史和習慣。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中,要特別注意尊重歷史和習慣,依照歷史的情況和當地的習慣處理是最好的解決方法。(4)合理損失賠償原則。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相鄰權糾紛怎么處理
法律主觀:
一、相鄰權糾紛怎么解決
1、處理 相鄰關系 糾紛應當由當事人各方自愿協商,和平解決爭端;
2、如果協商無法解決,當事人各方可以共同請求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對爭議進行調解。同時,對爭議的情況,提請有關主管部門(比如國土部門、林業部門、建設、城管部門)給予協助,在有效制止違法行為的前提下爭取調解處理;
3、在當事人各方無法協商或協商不成,調解失效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訴請法院,請求法院依照法律程序來解決。
二、解決相鄰權糾紛遵循的原則
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應注意如下原則:
1、兼顧各方利益,互相團結
相鄰關系是為了協調相鄰不動產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沖突,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各方在行使不動產所有權和使用權時應當相互協作、互諒互讓、兼顧各方利益。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關系的糾紛時也應當適用此種原則加以解決。
2、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當本著充分利用資源,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實現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全面構建。
3、公平合理
因為相鄰關系的糾紛錯綜復雜,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關系的糾紛時深入調查研究,以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此種糾紛。
4、法律有規定從規定,沒規定,從習慣
因法律的規定畢竟有限,因此,在處理相鄰關系的糾紛時,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解決,如果法律沒有規定,則應考慮歷史習慣進行處理。
三、 相鄰關系的特征
不動產相鄰關系具有以下特征:
1、相鄰關系發生在兩個以上的不動產相鄰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之間。相鄰人可以是 自然人 、也可以使 法人 ;可以是財產所有人,如集體組織、房屋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如承包經營人、承租人。
2、相鄰關系的客體一般不是不動產和動產本身,而是由行使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所引起的和鄰人有關的經濟利益或者其他利益,如噪聲影響鄰人休息,對于不動產和動產本身的歸屬并不發生爭議。有的相鄰關系的客體是物,例如,相鄰竹木歸屬關系。
3、相鄰關系的發生常與不動產的自然條件有關,即兩個以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財產應當是相鄰的。如上例承包經營人乙不通過承包經營人甲承包的土地不能到達自己承包的土地。如果甲、乙之間的土地一個在河北,一個在西藏,自然就不可能發生這種通行關系。
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調解或訴訟的方式解決相鄰權糾紛。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九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是什么
【法律分析】
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有利生產就是要保障生產的順利進行,保障生產的發展。如果因不動產的相鄰權利沖突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就違背了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所以相鄰權利人應該從有利生產的角度處理相互之間的權利沖突。如果雙方協商、調解不成,而不得以進行仲裁和訴訟時,仲裁機構和審判機關裁處相鄰關系的權利沖突時,將會按照有利于生產原則進行處理。方便生活是相鄰權利人生活便利的基本權利,即一方權利人在行使物權時原則上不能造成相鄰權利人的生活不便。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而發生仲裁和訴訟,裁決機關會按照方便生活的原則處理糾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二百八十九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二百九十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有
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有如下:
1、兼顧各方的利益,互諒互讓、互助團結。
相鄰各方對土地、山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發生爭議,或因環境污染發生爭議以后,必須本著互諒互讓、有利團結的精神協商解決。
協商不成的,由有關國家機關和人民法院解決。在爭議解決以前,爭議各方不得荒廢土地、山林等自然資源,不得破壞有關設施,更不得聚眾鬧事,強占或毀壞財產。對故意鬧事造成財產損害和人身傷害的,除追究當事人的民事責任外,還應追究其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相鄰各方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要互相協作,兼顧相鄰人的利益。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妨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與相鄰關系所應遵循的原則相悖的。人民法院處理相鄰關系糾紛,也要兼顧各方的利益,使糾紛得以妥善解決。
2、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處理因相鄰關系發生的糾紛時,應從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財產,有利于生產和生活出發。例如在處理地界糾紛時,如果原來未劃定地界,就應當根據如何便于經營管理和有利于生產發展的原則,來確定新的地界線。
3、公平合理。
相鄰關系的種類很多,法律很難對各種相鄰關系都作出具體規定,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該從實際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適當考慮歷史情況和習慣,公平合理地處理糾紛。
如何處理鄰里糾紛最合適
1、能動司法,主動深入調查研究。縱觀多起農村相鄰關系糾紛案件,我們發現,除了大量村民對相鄰權的概念認識模糊,因相鄰權屬不清晰不明確等成為引發農村相鄰糾紛的原因外,還有幾方面因素導致這些糾紛容易進一步激化。
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中所附含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日益凸顯,村民們在修建、裝修及行使其不動產權利時,會盡可能地利用每一寸空間。
相鄰雙方原本相安無事,因其他生活瑣事發生爭執后未能很好解決,就故意通過堵塞共同通道、改變排水方向、砌高墻妨礙鄰居通風采光等方式,給對方的生產生活設置障礙造成不便,以達到出氣報復的目的,人為擴大事態,激化矛盾,以致小爭端變成大糾紛,最終對簿公堂。
2、對農村相鄰關系糾紛應足夠重視,下大力氣做好案件的審理與調解工作。始終把疏導與調解作為化解矛盾的優先選擇,努力創新調解形式,豐富調解手段,將調解貫徹于訴前、庭前、庭后全過程。
通過深入實地調查、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了解各方想法,為客觀準確審理案件和調解矛盾做好鋪墊。
3、審理農村相鄰關系糾紛應“調字當頭”,因地制宜使用好多種調解方式與手段。首先,針對當事人是鄰里鄉親關系的狀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案制宜、因人制宜地選擇和確定調解方式,更能使調解工作立竿見影。
要提高調解技巧,講究調解藝術,做到不輕不重,彬彬有禮;不緊不慢,抓住時機;不偏不倚,兩頭滿意,充分體現調解方式的靈活性,為緩解、調處矛盾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
處理相鄰關系原則是兼顧利益、提供利益。
相鄰各方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應當互相協作,兼顧相鄰人的利益;處理因相鄰關系發生的糾紛時應從有利于有效合理的使用財產,有利于生產和生活出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條: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條: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一條: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相鄰方違反相鄰關系造成對方損害的救濟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依據約定進行救濟
雙方當事人之間事先存在合同約定,或者在區分所有建筑物的業主管理規約有明確規定的,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管理規約的規定,處理雙方的爭議。沒有按照約定或者管理規約的規定處理相鄰糾紛的,違約方應當承擔責任。
(二)強制拆除
對于相鄰方建設的妨害對方權利行使,對方提出強制拆除的,應當予以準許,對妨害相鄰關系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予以強制拆除。
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
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是兼顧利益、提供利益。
相鄰各方在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要互相協作,兼顧相鄰人的利益。處理因相鄰關系發生的糾紛時,應從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財產,有利于生產和生活出發。
拓展知識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一、有利生產
有利生產就是要保障生產的順利進行,保障生產的發展。如果因不動產的相鄰權利沖突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就違背了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所以相鄰權利人應該從有利生產的角度處理相互之間的權利沖突。如果雙方協商、調解不成,而不得以進行仲裁和訴訟時,仲裁機構和審判機關裁處相鄰關系的權利沖突時,將會按照有利于生產原則進行處理。
二、方便生活
方便生活是相鄰權利人生活便利的基本權利,即一方權利人在行使物權時原則上不能造成相鄰權利人的生活不便。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而發生仲裁和訴訟,裁決機關會按照方便生活的原則處理糾紛。
三、是團結互助
團結互助是我國民間長期倡導的相鄰關系處理原則,基于這樣一個社會道德要求,對于因相鄰關系發生的權利沖突,有關部門的處理原則是通過調解促進相鄰權利人實現團結互助。
四、是公平合理
公平合理是解決一切民事糾紛的基本原則,相鄰權利沖突的處理也應該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進行。
無論是民間調解組織、有關行政機關,還是仲裁和審判機關在處理和解決相鄰權利沖突和糾紛時,都必須做到公平合理,只有公平合理,才能真正實現平息爭訴促進相鄰關系的和諧解決。
民法典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
一、民法典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
1、民法典相鄰關系的處理原則,分別是:
(1)生存權是第一權利的原則;
(2)協作原則;
(3)優勢利益原則;
(4)適用經驗法則。根據法律規定或者已知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能夠推出的另一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在現實生活中,根據經驗即可判定事實的,應該直接認定;
(5)衡平原則。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二、相鄰權需要哪些證據
寫出事實和理由,也就是相鄰權的證據,證據包括照片以及房產證等。
相鄰權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處理相鄰關系時所享有的權利。具體來說,在相互毗鄰的不動產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間,任何一方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享有要求其他相鄰方提供便利或是接受一定限制的權利。相鄰權的界定有其深刻的道德價值,其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和延伸。
證據包括:
1、當事人的陳述;
2、書證;
3、物證;
4、視聽資料;
5、電子數據;
6、證人證言;
7、鑒定意見;
8、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更多 #法律常識 相關法律知識
-
2024年買賣虛擬手機號糾紛怎么 ...
我在交易貓買了個小米游戲號,但是號被賣家找回,我聯系了客服,我要求... ...
2023.12.15 11:58:58
-
2024年夫妻關系糾紛怎么處理? ...
如何解決夫妻矛盾?
具體的解決辦法因矛盾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 ...
2023.12.14 10:30:03
-
2024年同事間的矛盾糾紛怎么處 ...
同事間有矛盾怎么解決
1、坦誠溝通,雙方對談才是正確做法,盡 ...
2023.12.15 11:57:19
-
2024年租房糾紛調解政府部門怎 ...
租房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
1、租房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租房糾紛 ...
2023.12.15 11:58:39
-
退房出現糾紛怎么處理糾紛? 退房糾紛屬于 ...
租房糾紛可以找當地的居委會進行調解,也可以起訴到法院進行判決處理,對于不同情況下租房糾紛的 ...
2023.12.23 17:38:29
896人閱讀
-
公司重組勞資糾紛怎么處理? 公司重組后勞 ...
企業重組員工怎么辦1、法律主觀:依照 勞動合同法 規定,用人單位破產重組可以裁員,但應當向勞 ...
2023.12.23 06:24:35
323人閱讀
-
民事糾紛債務侵權怎么處理? 民事糾紛侵權 ...
3、法律主觀:債務糾紛的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4、法律主觀:債務糾紛的處理 ...
2023.12.23 01:47:49
382人閱讀
-
-
同居糾紛怎么處理? 同居關系糾紛訴訟費怎 ...
2、法律主觀:同居關系的財產分配方式為:雙方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4、當 ...
2023.12.22 15:03:38
287人閱讀
-
鄰居之間侵權糾紛怎么辦? 鄰居侵犯相鄰權 ...
鄰居糾紛應該找誰處理1、先找街道辦事處、村社干部解決,法院對相鄰權糾紛一般怎么處理1、法律主 ...
2023.12.22 11:51:09
220人閱讀
-
答
什么是勞動能力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和生活自理障礙各分為幾個等級?
-
答
交通事故處理要走哪些程序
交通事故處理需要走以下程序:
-
答
濟南市歷下區勞動仲裁委地址在哪里
法律分析:濟南市勞動仲裁委 ...
-
答
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法律證據嗎?
在中國微信聊天記錄可以作為 ...
-
答
二婚配偶死了,他的子女有贍養的義務嗎
法律主觀:
再婚對 ...